欢迎来到赤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官网

联系电话:0476-8282707

产业政策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政策

赤峰市“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具体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推进市委、市政府确定的“3661”工程,立足我市农牧业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贫困户的主导作用及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把产业扶贫与 “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全面提升我市农牧业产业发展水平,确保贫困旗县区摘掉贫困帽子,努力实现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夯实基础的原则。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全面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

(二)坚持统筹规划、持续发展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解决当前突出民生问题,又解决制约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三)坚持整合资源、综合治理的原则。整合农牧业项目和资金,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原则。

三、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通过大力实施“3661”工程,全市优质肉牛、肉羊出栏1000万头只(其中肉牛165万头、肉羊850万只),新增产值60.2亿元,新增增加值34.9亿元,养殖户人均增收5875元,可扶持贫困户14500多户,近4万农牧民实现产业脱贫。全市生猪出栏将达到1000万口,新增产值81.6亿元,新增增加值47.3亿元,养殖户人均增收8183元,可扶持贫困户6200多户,1.8万多农牧民实现产业脱贫。全市将新增人工种植优质紫花苜蓿100万亩,产量可达到26亿斤以上,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全市农牧民人均可从中增收200元。“十三五”期末,全市将新增设施农业100万亩,设施农业总面积将突破200万亩,设施产品产量将达到200亿斤以上。新增产值100亿元,新增增加值60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可增收10000元。全市特色产业销售收入将增加到153亿元,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到2020年,全市全部消除贫困人口,实现全市国家、自治区级贫困旗县区脱贫摘帽。

四、产业扶贫重点任务

“十三五”期间赤峰市的产业扶贫工作,按照赤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稳羊增牛发展生猪” 的发展思路和农牧业“3661”工程的实施,加快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发展潜力,我市确定粮食、肉牛、肉羊、生猪、家禽、饲草、蔬菜、休闲农牧业、特色产业等九大扶贫产业。

(一)粮食产业

1、重点旗县:全市各旗县区。

2、主要建设内容 :“十三五”期间,积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旱作节水农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巩固主产区,加强功能区,建立保护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00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亿斤。一要发展优质农产品。重点发展优质稻米、优质小麦等优质粮食品种。二要发展专用农产品。重点发展加工专用玉米、青贮饲用玉米、高油大豆、高淀粉马铃薯等专用粮食品种。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重点减少北部牧区、缺水地区和旱坡地玉米种植。到2020年,全市优质专用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优质马铃薯面积达到100万亩。三要发展特色农产品。重点发展杂粮杂豆等特色粮食品种。到2020年,全市杂粮杂豆种植面积达到400万亩。

3、主推技术:通过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旱作节水农业工程等基本建设项目,同时通过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活动,集成推广应用综合技术,实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继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有效供给能力。

4、发展模式:以宁夏伊品、京都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提高玉米的精深加工能力。以佟明阡禾、远古农业、三绿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提高杂粮杂豆精深加工能力。打造“赤峰小米”、“赤峰绿豆”、“赤峰荞麦”等地标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品牌效应。

(二)肉羊产业

1、重点旗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敖汉旗、翁牛特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

2、主要建设内容 :抓好昭乌达肉羊品牌打造和基地建设。组织实施好昭乌达肉羊提质扩群增效现代畜牧业建设项目,做好昭乌达肉羊开发推广品牌宣传及昭乌达肉羊地理标志产品推广工作。建设昭乌达肉羊养殖基地。鼓励肉羊加工龙头企业与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订单生产。发展规模化养殖,建设肉羊养殖小区示范场和家庭生态牧场。参与创建活动的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家庭生态牧场,要做到肉羊品种优良、饲养规范、管理先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棚舍、青贮窖池建设和饲草料加工机械配备为重点,加强肉羊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设施养羊进程。

3、主推技术:继续实施自治区“千万只肉羊高产创建工程”,提高肉羊个体产出。通过牧区肉羊选育提高和农区杂交改良,实现个体单产和畜群质量同步提高。重点推广选种选配、经济杂交、舍饲育肥等饲养管理技术,提高肉羊个体生产性能和肉羊产业经济效益。

4、发展模式:推广以克旗金峰公司、德美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羊联体养殖模式。种羊企业提供种羊和养殖技术、专业合作组织负责管理和对外销售,农牧户负责养殖育肥,通过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和产业链条,实现一体化规模经营。以蒙都羊业、德润羊业为代表的集肉羊繁育、育肥、屠宰、深加工、餐饮于一体的羊产业全产业链模式。建立肉羊可追溯体系,推动原产地地理标识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扩大认证肉羊产地规模,实现全产业链可追溯管理。

(二)肉牛产业 

1、重点旗县区: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松山区、喀喇沁旗、宁城县、敖汉旗。

 2、主要建设内容 :实施“北繁南育”发展战略,以区域化布局、标准化创建、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加快产业升级。依托北部牧区(阿旗、左旗、右旗、克旗、翁旗等旗县)打造昭乌达肉牛育种区,挖掘牧区良种母牛扩群增量潜能,推动牧区良种母牛扩群增量,提高优良架子牛供给能力,提升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以南部农区为重点,加强肉牛育肥体系建设,做大农区肉牛产业。

 加大昭乌达肉牛新品种培育力度,完善良繁体系,打造优良品牌。以阿旗、克旗、翁旗、右旗为核心育种区,深入推进昭乌达肉牛新品种培育工程,进一步巩固加强核心育种区育种场建设,加大基础母牛保护力度,扩大基础母牛群体规模,组建符合品种特征的基础母牛育种核心群,进行整群鉴定及横交固定试验。做好昭乌达肉牛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品牌建设工作。以棚舍、青贮窖池建设和饲草料加工机械配备为重点,继续开展肉牛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引导农牧民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养殖小区,鼓励引入社会资金建设肉牛养殖园区和大型肉牛养殖公司,推行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肉牛养殖。

 3、主推技术:加大昭乌达肉牛良种繁育力度,增加昭乌达肉牛种群数量。推广肉牛冷配、新品种培育和短期育肥等肉牛适用增产技术,提高农牧民肉牛养殖技术含量,增加肉牛养殖经济效益。

 4、发展模式:推广阿旗北方肉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公司+现代家庭牧场(养殖小区)”即“托牛所”模式,由公司免费为养殖户提供圈舍,以成本价提供饲草料,组织标准化饲养、进行专业化防疫,为以往零散肉牛养殖户和陷入资金困难的养殖户搭建起了养殖平台,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养殖效益。内蒙古大牧场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从养殖、屠宰、精加工、连锁专卖系统、电子商务拓展全覆盖的“全产业链全程溯源”模式。建立“公司+合作社+农牧户”、“公司+基地+农牧户”等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农牧民增收。

(三)生猪产业 

1、重点旗县区:松山区、宁城县、敖汉旗、元宝山区、翁牛特旗。

2、主要建设内容:抓好生猪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温氏集团、中粮集团两大养殖企业发展,鼓励其带动当地养猪户开展合作经营,巩固与养殖户的关系,不断壮大自身基地规模。加强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以松山区、宁城县、敖汉旗、元宝山区、翁牛特旗等地现有大型种猪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强原种场、扩繁场、生产场的配套建设,增强自主育种和供种能力,为生猪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提供优质种猪和商品仔猪。推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大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实行标准化生产,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各旗县区要按照“适地实用、请进走出”的原则,分层次、分批次组织专家就生猪饲养管理、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等进行集中培训和实地指导,并积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养殖户等到附近先进地区观摩学习,提高其科学养殖水平,增加生猪养殖科技含量。同时要积极搭建技术交流平台,加强各苏木乡镇、嘎查村及协会间生猪养殖技术的学习交流。

3、主推技术:以长白、大白、杜洛克、皮特兰品种为主,加大本土化选育,着力提升生猪生长发育性能和繁殖性能,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应用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优良种公猪的利用效率,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改善产品质量。加强养殖场综合防疫管理,切实落实免疫、监测、检疫监管、无害化处理等各项防控措施,加强种猪场疫病净化。 

4、发展模式:依托中粮集团、温氏集团、家育种猪,建立“公司+现代家庭农牧场(养殖小区)”、“公司+基地+农牧户”、“公司+合作社+农牧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推广温氏集团“四统一保”合作模式,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供应仔猪和饲料,统一技术指导和防疫,统一回收商品猪,保证按合同价回收,实现贫困农牧养殖户养殖和出售环节零风险。实施“互联网+生猪”发展战略,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扶贫重点旗县区成为生猪生产全国重点发展县,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四)家禽产业

1、重点旗县区:松山区、宁城县、敖汉旗、元宝山区、喀喇沁旗。

2、主要建设内容:以塞飞亚、草原兴发、惠丰种禽、大鸟鹅业为龙头,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提高家禽规模养殖水平。支持贫困农牧户发展庭院经济,开展小规模家禽养殖业,饲养地方品种或适应性强的杂交品种家禽以及特色养殖。 

3、主推技术: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标准化集成配套养殖模式,发展无公害绿色养殖。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采用全封闭负压通风全自动环境控制系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家禽免疫力和蛋、肉的品质。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家禽疫苗接种。 

    4、发展模式:依托塞飞亚、草原兴发、惠丰种禽、大鸟鹅业,建立“公司+基地+农牧户”、“公司+合作社+农牧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内蒙古塞飞亚公司“全方位服务”模式。公司实行“五四三二一”多措并举,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共同体。“五统一”(送鸭雏、送饲料、回收毛鸭、防疫、技术指导);“四保证”(鸭雏质量、计划放雏、现金收购、农户利益);“三让利”(低息贷款、赊销饲料、赊销鸭雏);“一卡通”(购鸭、购料、购药、售鸭结算),在资金、技术、运输、防疫、结算等方面为养殖户解决难题。

(五)饲草产业

1、重点旗县区: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克什克腾旗、敖汉旗、林西县。

2、主要建设内容:在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克什克腾旗五个牧业旗水源条件较好的乡镇苏木,沿省际大通道和西拉沐沦河沿岸水源条件较好的退化、沙化较严重的地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利用坡耕地及退耕还林隙地旱作种植紫花苜蓿,加强沙化、退化草地治理,打造优质苜蓿草产业基地。二是巩固提高和改造敖汉旗、林西县等旗县旱作苜蓿生产基地建设,实现苜蓿产业的高产、优质和可持续发展。把赤峰率先建成中国北方苜蓿优势产区。

3、主推技术:引进适合当地气候的苜蓿品种,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施播前施肥、苗前除草,采用窄行密植播种,保证人工草地的植株密度,使草地能达到较高的产量。 

4、发展模式:依托阿旗惠农草业公司、大中高科技饲料、敖汉旗黄羊洼草业公司、草原万旗畜牧饲料公司等龙头企业,按照“八统一分”即统一农户备耕、统一供种供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植、统一验收、统一收割、集中统一运输、公司统一回购、分户管理的全程管理模式,支持养殖企业与饲草料种植贫困农牧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

(六)蔬菜产业

1、重点旗县区: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松山区、喀喇沁旗、宁城县、元宝山区、敖汉旗。

2、主要建设内容: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全力打造设施蔬菜产业核心区域和露地蔬菜优势产区。按照“围城沿路、线片结合、以线为主”的发展思路,规划建设设施农业。除公路沿线以外,日光温室建设继续向有水源条件的坡耕地、旱地发展,把设施农业建设和非耕地利用、坡耕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相结合。大棚建设继续在平川区推进。以和润农业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强蔬菜种苗繁育基地建设。以赤峰新新杰果菜保鲜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强蔬菜冷链物流建设。

3、主推技术: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模式,优化种植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

4、发展模式: 依托新新杰果菜公司、田野餐桌公司、楚东农业公司等蔬菜种植、加工和流通企业,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生产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宁城县立志果蔬合作社为代表的“互联网+蔬菜”的电商销售模式,实现农产品由市场批发的低端销售到通过网络直供到大中城市超市的高端销售的转变,拓宽销售渠道,提升销售价格,增加菜农的种植效益。实施品牌战略,发展有机和绿色产品,培育“赤峰蔬菜”品牌。

(七)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

积极拓展农牧业功能,利用地方自然、资源、区位、人文、生态等优势,建设一批休闲农牧业和乡村牧区旅游示范区、示范点。“十三五”期间,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创建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个。发展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乡20个,农家乐、牧家乐2000个。

各重点扶贫旗县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户制宜,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内蒙古佰惠生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冷山糖业、赤峰众益糖业有限公司、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甜菜种植产业,依托赤峰荣兴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恒光大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赤峰民康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依托东阿阿胶、太极集团、天龙公司发展肉驴产业,依托赤峰东荣羊绒制品有限公司、赤峰凯兰羊绒制品有限公司、赤峰圣伦绒毛制品有限公司发展羊绒产业,依托赤峰健元鹿业、赤峰林源鹿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马鹿产业,依托东傲清洁制品有限公司、巴林左旗顺达笤帚有限公司发展笤帚苗子产业。鼓励和支持符合建设条件的贫困地区开展光伏扶贫工程。支持电商扶贫服务平台建设,在行政村组建电子商务扶贫服务社。旗县区重点规划本区域内3-4个主导产业。

五、资金测算与筹措方案

(一)资金需求测算 

按照全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资金需求测算,“十三五”产业扶贫需要投入35.21亿元,其中“三到村三到户”扶贫工程投资17.03亿元、金融扶贫投资11.37亿元、产业化扶贫工程投资6亿元,电商扶贫资金0.31亿元。

2016年产业扶贫需要6.93亿元,其中到村到户资金3.11亿元、金融扶贫资金2.46亿元、产业化扶贫资金1.2亿元、电商扶贫资金0.05亿元。2017年产业扶贫需要6.83亿元,其中到村到户资金3.11亿元、金融扶贫资金2.36亿元、产业化扶贫资金1.2亿元、电商扶贫资金0.05亿元。2018年产业扶贫需要7.22亿元,其中到村到户资金3.6亿元、金融扶贫资金2.25亿元、产业化扶贫资金1.2亿元、电商扶贫资金0.06亿元。2019年产业扶贫需要7.12亿元,其中到村到户资金3.6亿元、金融扶贫资金2.15亿元、产业化扶贫资金1.2亿元、电商扶贫资金0.07亿元。2020年产业扶贫需要7.12亿元,其中到村到户资金3.6亿元、金融扶贫资金2.15亿元、产业化扶贫资金1.2亿元、电商扶贫资金0.07亿元。

(二)资金筹措方案 

全市“十三五”产业扶贫需要35.21亿元,其中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23.5亿元、市级财政扶贫资金6.5亿元、旗县财政扶贫资金5.21亿元。

六、保障措施

(一)实施资金、项目扶持。对具有一定种养规模,辐射带动贫困户较多的贫困嘎查村,在符合相关条件的基础上,按照资金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涉农项目优先向贫困嘎查村、贫困户安排。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调整优化粮经作物生产结构,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稳定粮食、油料、甜菜、中药材、烤烟和露地蔬菜种植面积,继续扩大设施农业面积,大力发展饲草料种植面积。稳定发展牧区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在畜种养殖结构上,大力发展肉牛、肉羊、生猪生产,稳定发展肉禽生产。

(三)发挥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鼓励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帮助实现就业。积极鼓励贫困农牧户以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各种经营主体发展产业。鼓励贫困农牧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牧业企业。鼓励贫困农牧户组建、加入各种农牧民合作社。鼓励有条件的贫困户创办家庭农牧场。鼓励贫困户与其它农牧户合作,实行联户经营。引导支持贫困农牧户到农牧业企业就业。

(四)加快推进农村牧区土地草原经营权流转。加快农村牧区土地草原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程,稳定和完善农村牧区土地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积极引导农村牧区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土地草原入股、托管等多种经营形式,健全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草原集约化水平和规模效益。

(五)构建紧密型利益链接机制。扶持农牧民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通过适合的经营主体使农牧业主导产业最大限度地覆盖贫困嘎查村和贫困户,鼓励工商资本进入产前、产后环节,把生产领域更多地留给贫困户。让农牧户通过加入专业合作社或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形成购销关系稳固、利益联结紧密的联结机制。

(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培育。大力推进基层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牧业科技服务水平。探索对贫困嘎查村、贫困户技术帮扶的新模式,依托传统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借助社会性技术服务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技术帮扶。加强新型农牧民技能培训。以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开展培训。加强扶贫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养殖、设施农业、观光农牧业等市、旗县区级产业专家库。创新技术服务方式,采取“结队帮扶”等形式推广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旗县区农牧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农牧业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产业扶贫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调度,积极协调农牧业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重大事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农牧业产业扶贫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领导小组要对本地区的贫困户(贫困人口)的贫困情况与扶贫措施进行调研,要根据贫困家庭人口、资源、技能、意愿,帮助选择好能够带动覆盖多数贫困户的主导产业,制定出农牧业产业发展方案,明确具体产业以及产业布局、规模、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措施等。

(二)营造浓厚氛围。加强宣传发动,利用标语、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等多种手段进行全面、广泛的宣传。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经验交流,总结、宣传一批典型,营造抓好农牧业产业扶贫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绩效考核。要瞄准制约全市农牧业产业扶贫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结合全市“十三五”期间实施农牧业发展“3661”工程的安排部署,加强农牧业产业扶贫工作考评考核,推动农牧业产业扶贫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四)认真总结经验,及时上报情况。各旗县区要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准确掌握贫困对象脱贫情况,每季度末上报赤峰市产业扶贫情况调查表。加强信息沟通,随时报送扶贫工作中形成的新思路,采取的新举措,取得的新成绩。调查表及信息报送至赤峰市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