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赤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官网

联系电话:0476-8282707

品牌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品牌建设

“红”了产业 富了枣农 ——红枣期货带动新疆麦盖提县域经济发展

644730f33b1e3.jpg 

  “红”了产业 富了枣农

 

  

 

  麦盖提县红枣生产线上,工人正在挑选红枣。 受访者供图

 

  县域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农产品期货作为一种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工具,正越来越深地嵌入乡村产业链各环节,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郑商所与地方政府共同推动县域农业产业化及产业融合,加快传统农业升级改造。”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30多年来,郑商所持续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期货服务三农的创新模式。

 

  20194月,红枣期货在郑商所挂牌上市。同年,为利用好期货这一风险管理工具,郑商所在新疆麦盖提县重点推进红枣“保险+期货”项目试点。

 

  今年是红枣期货上市4周年,4年来,得益于期货市场连续透明的价格体系和“保险+期货”的交易模式,红枣“保险+期货”成了保障麦盖提县枣农收益的“稳定器”,红枣期货为县域产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御风险 保收益——

 

  

 

  枣农种枣有信心

 

  “自从有了红枣‘保险+期货’,种枣收入有保障了!”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英也尔村枣农李江生种了30亩红枣,4年前第一次接触红枣“保险+期货”,“当时还不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但这几年感受到了保障,种红枣心里也有底了。”

 

  麦盖提县位于我国西北边陲,90%的土地嵌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这里夏季酷热,冬季温暖,日照充足,气候干燥,独特的气候条件使麦盖提县成为灰枣优质产区。红枣种植收入约占全县农户可支配收入的50%

 

  “麦盖提的红枣产业路是从2007年开始的。”麦盖提县委副书记刘志赋介绍,2007年前,当地的基本收入主要靠小麦、玉米、棉花三大常规作物支撑。

 

  多方考察后,当地政府决定发展红枣种植。“一开始,农民并不接受在大田里发展林果业。”刘志赋告诉记者,农民不理解,党员干部就带头干,从第一年的一粒种子开始,到第二年嫁接,到第三年整形修剪,再到后期投入管理,当地每个干部都是技术员,手把手教当地枣农种植。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6年的发展,麦盖提县的红枣种植面积发展近50万亩,枣农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然而,如何实现持续增收,是摆在麦盖提县红枣产业面前的又一道考题。

 

  近些年,随着红枣大幅扩种,红枣产量快速提升,红枣价格连年走低。价格从最高时的30-35/公斤,一路下跌至5-10/公斤,部分地区收购价格甚至逼近种植成本线。麦盖提县的红枣种植面积也坐上了“过山车”,2016年减少到30万亩,2017年仅存20万亩。而对当地枣农而言,产量靠天气、价格看市场成了制约增收的掣肘。

 

  转折来自红枣“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推行。通过将枣农面临的价格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为麦盖提保障枣农稳收增收、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最近几年红枣价格便宜了些,刚好有‘保险+期货’补偿,种植红枣没有亏损。”李江生告诉记者,去年红枣价格降到了4.5-5/斤,比2021年降了近3元,投保时每亩地个人缴纳了50元保费,30亩地的红枣获得了9535元的赔付款,“有了‘保险+期货’兜底,今年还会扩大种植面积。”

 

  郑商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2022年,麦盖提县红枣“保险+期货”项目累计覆盖红枣种植面积16万余亩,项目累计赔付金额4100余万元,亩均赔付258.3元,人均赔付2953.88元,共为14019户当地枣农提供价格风险保障。麦盖提县的红枣种植面积也因此得以恢复性增长,目前达到30万亩。

 

  

 

  聚产业 延链条——

 

  

 

  把产业链留在县城

 

  红枣“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推进,解决了枣农安心种枣的顾虑,稳定了红枣种植面积。但麦盖提县仍面临着原枣下树后直接运往内地,产业链收益无法留在当地的难题,麦盖提灰枣品牌价值和红枣产业链效益亟待提升。

 

  为延长红枣产业链,形成聚集效应,实现群众持续增收,2019年以来,麦盖提县举全县之力建产业园、盖交割库。

 

  “这两年建了库容达2.5万吨的库,包括库容5000吨的交割库和2万吨的保鲜库。今年准备再扩建1万吨,要达到3万吨。”麦盖提工业园区管委会综合办公室主任巴福先告诉记者,之前麦盖提只建了红枣产业园,红枣收购结束后,企业就走了,留不住。

 

  如今,得益于期货交割库、冷链平台的集聚效应,诸多企业慕名而来。

 

  “红枣产业园刚建起来的时候,一年在产业园加工的红枣是1000吨,从建完交割库开始,就变成2万吨、5万吨,再到今年的10万吨。”巴福先介绍,麦盖提县引进了满疆宏果业、新疆果业等大型果业进驻,已有7家红枣加工龙头企业入驻产业园,红枣年加工量达10万吨以上,生产线也从以前的4条生产线,增加到目前的21条。

 

  红枣加工企业在麦盖提聚集后,产业链由以前的卖原料变成了分级分类加工,一二级枣进交割库,特级枣进市场,三四级枣被制成枣泥、枣片、枣酒和枣醋,实现全产业链“吃干榨尽”。

 

  企业的集聚,拉动的是当地的就业。

 

  “我们于2021年入驻园区,目前有7条标准化生产线,另外还有1条油炸枣生产线。平时用工在450人左右,高峰时期用工可达到600人,工人大多是附近的村民。”新疆果业集团喀什区域副总经理王伟介绍。

 

  “新疆红枣原本只有两个月的收购期,现在可以延长到全年,通过红枣期货,甚至全年都能加工。”刘志赋告诉记者,规模化生产的需求,盘活了当地10家濒临倒闭的红枣加工厂,带动1000余人就业,把产业链留在了县城、把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了枣农。

 

  

 

  并大田 进工厂——

 

  

 

  期货标准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以前不会管理果树,红枣产量低,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有了红枣期货后,家门口的工厂多了起来,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央塔克乡阿尔浪喀村46岁的种植户古再力·库完2010年就开始种植红枣,谈到这几年因种植红枣而“红火”起来的日子,满脸笑容。

 

  株距过密、修剪不到位、水肥管理不科学,红枣品质和产量低曾是麦盖提红枣一家一户分散种植面临的普遍难题。

 

  企业通过流转果园的形式进行标准化种植,为难题提供了解答之道。

 

  “410月在地里干活,11月到次年3月在工厂上班,还把家里的土地流转了出去,现在有了双份收入。”古再力·库完告诉记者,从2019年开始就把家里23亩土地流转给了麦盖提刀郎果农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每亩地流转费1500元,土地流转后,自己也进工厂变成了产业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就有4000多元。“这几年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还住上了富民安居房。”

 

  在麦盖提,像古再力·库完一样,从农民变工人的红枣种植户有很多,通过向企业转让枣园的经营权,并为企业工作,使枣农有了更多抵抗风险的能力,也有了更加稳定的收入。

 

  对于企业而言,小田并成大田,也强化了分级理念。企业从农户处流转果园,参照红枣期货交割要求,进行集约化、机械化、专业化种植,红枣种植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

 

  “红枣期货强化了标准分级理念,带动枣农收益提高约20%-30%。”郑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2021/22产季为例,麦盖提县符合交割标准的红枣较以往贸易流通的红枣,每公斤高出0.5元。

 

  标准化提升也使麦盖提灰枣有了议价权。“以前一家一户种完直接卖,碰到当天多少钱就卖多少钱,议价能力差,不确定性还大。现在企业、种植大户以各种方式承包枣园,有了期货价格的参考,不仅有了议价权,而且年初就知道年底的基本收入。”麦盖提农业农村局农经中心主任徐建耀说。

 

  “麦盖提灰枣从以前卖原料,到现在卖产品,下一步要变成卖商品。”麦盖提县县长阿迪力·哈斯木表示,借助红枣“保险+期货”和期货交割库搭建的平台,麦盖提县将在高品质、品牌化、标准化上发力,把红枣资源和下游产业牢牢集聚在麦盖提,借助金融力量向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能。